“窗口”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井冈山法院抓基层基础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实

  发布时间:2007-05-28 16:19:21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为身处窗口之中的井冈山市人民法院,近年来,在自身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改善自身的物质基础建设,严格管理加强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并积极主动地与全国各地法院建立了广泛联系,周到地接待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来山学习的法官队伍,为各地法官来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开展业务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在革命摇篮的一个名符其实的“窗口”。

——昔日破旧法院,今朝“旧貌变新颜”

    过去,井冈山市法院一直以来与该市检察机关以及政法委合挤在一栋建于70年代初期的老旧砖木结构楼内办公。全院近50号人仅有不到300平米的办公用房,没有一间像样的审判法庭,唯一的一间几家共用的大会议室,能作为刑事案件开庭使用外,其他民事、经济、行政纠纷案件只能在各业务庭办公室内摆几张椅子围成一圈进行。这样的办公条件,凡是去过井冈山的对此都有深刻印象,也为老区法官同行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乐观向上积极工作的精神而由衷折服!

     这次,记者来到井冈山法院,却是别样一番情景:一幢占地15余亩、建筑面积近4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驻立在眼前,宽阔且已绿化好的庭院,明亮的大堂,数间标准的审判法庭,电脑速记,局域网络、图书馆、食堂餐厅……,一切与脑海中过去井冈山法院形成极大的反差,仿佛置身于沿海发达地区,使人不得不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老区法院变了,井冈山法院这个窗口更亮丽了!

    这一切变化,却是井冈山法院数年来艰辛努力呕心沥血换来的成果。2000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原井冈山市和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成新的井冈山市,市址从景区茨坪下迁到该市的厦坪镇,从而为井冈山旅游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为了确保搬迁任务的完成,市里要求各市直单位必须在三年内完成搬迁,法院也必须向市里签订责任状如期完成,而市财政由于全市面临大搬迁,又是“吃饭”财政,对法院大楼建设无法给予支持,而且划拨的十五亩土地,还必须承担征地和三通一平等方面的费用。可想而知,一个年均受案仅500件,诉讼费收入仅几十万元的县级贫困法院,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和新办公大楼的建设任务,困难重重。然而,他们并没有被面临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积极运作,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一方面,在没有一分基建资金的情况下,采取由施工单位垫资的办法先期开工。另一方面,在内部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广挖案源,通过多办案,办好案增加诉讼费收入。充分发扬过去老区时期艰苦奋斗传统,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性开支,节省经费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几年下来为大楼建设挤出了部分资金。同时,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法院和国债资金支持,解决了大楼主体框架工程的资金。全国各地法院得知井冈山法院在大楼建设和搬迁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在大楼建设过程中,北京海淀区法院主动承担了大堂的部分装修任务。北京西城区法院、江苏宜兴市法院、天津市二中院等也给予了资金和物质支持。亮丽的井冈山法院凝聚了全国兄弟法院的深情和厚意。

    据了解,该院下一步准备将所辖的茨坪、龙市两个基层法庭进行重建并已争取到立项,届时,一个全新的井冈山法院将展现在全国法官面前。

——“严”字当头,夯实“窗口”内功

    也许是经常性与全国各地法院接触频繁的原因,一直以来,井冈山法院就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形成了对内严格管理的良好习惯,被上级法院和井冈山市委评为先进单位,并曾作为井冈山市唯一“优秀公务员集体”推荐到省里表彰。记者来到井冈山法院,翻阅了该院日常管理中的大量文件、通报,对该院管理上的规范和严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用制度管人管事”是该院在管理上留给记者的第一大印象,也是井冈山法院的一大治院理念。

    自2002年以来,该院系统地把法律的具体规定和上级法院文件的要求结合井冈山法院的实际,详细制定了29项审判业务管理规程和20项规章制度,并编印成一本厚厚的手册,形成了该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宪法”,囊括了该院管理上的方方面面,大到审判业务的各种流程,目标考核,队伍业务素质培养,小到考勤、会议、日常生活(如用水用电)等等,非常全面仔细,使该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行政事务等方面都有章可循,一切都显得非常规范和有序。

其次,在抓办案质量和提高办案效率上,一切都体现出一个“严”字。

    为了落实审判工作中对案件质量的一些强制性规定,该院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由院长亲自担任案件质量和裁判文书评查小组组长,对各业务庭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和制作的所有法律文书实行每季评查一次,重点是找问题、找差错,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题差错严重的甚至张榜公示,并给于办案人员一定的经济处罚。这一制度实行初期,不少办案人员都不同程度受到过通报、公示甚至经济处罚,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办案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案件质量和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不合格率和文字差错率大幅度降低。

    针对民事案件法定时间相对过长(6个月)导致一些审判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能在六个月内结案,就不算延期而忽视审判效率的情况,该院从2002年起,规定所有案件均应在法定期限一半时间内结案(即简易程序一个半月,普通程序三个月),确有特殊情况必须报院长审查批准延期,并将此列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之内。统计表明,该院近年来所审结的各类案件98%均能在此期限内结案,平均办案时间由过去超过了三个月缩短到不足一个月,案件久拖不决现象得到根本解决。

   再次,在抓制度落实上,经常性地进行督查和通报,一切都体现出一个“狠”字。

    记者在翻阅该院日常管理的文件中,发现督查和通报是该院抓制度落实的一项重要法宝。为了确保院里各项审判规程和规章制度能得到贯彻落实,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日常督查和通报制度,并明确了具体的督查时间和责任人。记者翻开一塌厚厚的通报,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案件质量通报,小到日常事务性如用电用水、迟到早退等,被通报的对象,既有一般审判人员,也有中层负责人,甚至院领导,真正做到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用心接待,彰显老区本色

    由于井冈山在中国革命时期的特殊历史作用,奠定了井冈山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在过去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他们不畏强暴,紧紧依靠当地人民,冲破重重“围剿”,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二年零八个月的艰难岁月里,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新时期,井冈山自然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佳胜地。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各地有组织性地上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络绎不绝。全国各地法院系统也十分重视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在陆续开展的先进性教育、队伍建设年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教育活动中,纷纷组织法官队伍来到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革命旧址旧貌,重走红军路,吃一顿红米饭,喝一次南瓜汤,聆听一场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让我们的法官在这昔日的革命摇篮里,体验着、感悟着。而井冈山法院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在井冈山的唯一“窗口”,自然成了全国法官来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接待站”,而井冈山法院也毫无怨言地把接待工作与审判工作并列为该院的两项中心工作,用他们的真情默默无闻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为了确保来山法院开展活动的有序和紧凑,他们均要为每个法院团队事前规划好行程,安顿好食宿,联系好活动场所,确定好参观路线……;

——旅游旺季,有时一天要接待数个代表团,接、送、陪,机场、车站、景区景点,到处都有该院工作人员的身影。经常参与陪同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在井冈山搞接待,练好腿功和熟知革命斗争史是基本功,否则就会被淘汰”;

——节假日和法定休息日是各地安排活动的首选时间,这也就意味着牺牲节假日和法定休息日成了“家常便饭”;

——尽地主之宜为每个团队仅提供一餐“红米饭、南瓜汤”式标准的接待用餐在经济上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没有自己的接待酒店,他们便想方设法与当地几家酒店建立了长期的业务联系,确定为“法官接待中心”;

——为了向同行传授好井冈山精神,他们组织了当地知名的学者专家,为来山同行免费讲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2006年,北京海淀区法院用组织全体法官上井冈山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井冈山法院周到的服务深深地打动了来自首都的每一位法官。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心换来了全国各地法院的真情,近年来,先后有数十家全国各地基层法院主动与井冈山法院缔结为友好法院,他们之间互通信息,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王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