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中国的红色革命老区,井冈山精神的养分依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地处革命老区的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传承与创新井冈山精神,将法院文化建设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通过精神文化引领、行为文化规范、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保障、人文文化传递五个方面的建设,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法院文化”,让司法温情不断蔓延。    
    精神文化——“井冈山精神”引领
    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法院把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司法为民理念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处井冈山、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司法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干警开展经常性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都邀请老红军和井冈山革命史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干警授课,“七一”组织干警参观革命旧居旧址、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组织法官宣誓等。每天在立案信访大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都会滚动打出名言警句,诸如“居三尺法台,怀四野民生”、“为人民司法,替群众分忧”等。在办公楼走廊和两个法庭的墙上,红色文化展板随处可见,以此陶冶情操,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
    定期开展红色文艺活动。2012年10月,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5周年群众文化活动中,井冈山法院红色经典诗朗诵《守候》代表政法系统参赛,获得三等奖;2012年5月4日,在纪念建团9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中,该院团支部选送的风趣幽默的小品——《调解》,夺得三等奖;2011年11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群众文艺汇演》中该院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舞台表演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为丰富干警文化生活,该院在局域网上开辟了干警微博、摄影天地、书法江湖等栏目,全院干警积极投身其中,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业务学习课堂、演讲比赛、下乡务农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注重人文关怀。每位干警生日当天都会收到院里送的“生日短信”和“生日蛋糕”。该院建立了院领导与干警谈心制度和对新进法院人员每周一晚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帮助干警解决在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行为文化——“多项评查”规范
    开展“多项评查”活动,提高案件质量。开展庭审观摩、裁判文书评查、案卷质量评查活动。通过组织干警观摩、评查法律文书和案卷,让法官在真实案例中掌握质证认证、查明事实、归纳争议焦点、控制庭审秩序等能力,杜绝了“无理裁判”和“无序装订”现象。2012年,该院共组织开展庭审观摩116次,组织示范庭3次,普通程序案件庭审观摩率为100%,简易程序案件庭审观摩率为70%;评查裁判文书249件。各业务庭庭长作为审判长或者合议庭成员,均做到至少接受一次庭审评查;至少开一次示范庭;至少观摩、评查一次庭审;至少有两篇以上裁判文书参加评查。
    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文明细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加强司法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干警工作时间统一规范着装,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不定期开展司法行为监督检查活动,形成勤政、文明、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践行司法为民,彰显先进行为文化。制定预约办案、电话立案、巡回审判等工作举措,把便民利民的“特色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群众炕头、延伸到群众的心头,让群众感受温情司法。该院的茨坪法庭在两个较远的乡镇——黄坳乡和下七乡,设立了便民诉讼点,在逢墟的日子派人下到便民点上班,在墟场上设立咨询处,为当地农民提供法律帮助。抓好节假日值班、指导群众诉讼、假日法庭、农忙晚间法庭等措施的落实;制定当事人满意度测评制度,为公众提供信息平台、互联网邮箱的数字化信访渠道;通过法制讲座、司法建议等形式,及时与其他单位沟通交流情况,分析审判形势,商讨对策措施。
    制度文化——“无缝化考核”制约
    为了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通过广泛听取干警意见,该院编撰了《井冈山市人民法院文件制度汇编》,汇编按照总则、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综合管理收集了四大类29项规章制度,分发给每位干警,做到人手一册。同时成立政务督查小组,负责规章制度的督查落实,定期公布各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坚持无缝化考核机制,实现从严治院。每年年初,该院都会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和 各部门工作职责,以表格形式详细列明各部门一年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在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时,根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能够定量来表示的尽量数据化,不能定量表示的提出工作要求。考核时严格按制度办事,对普通工作人员和院领导一视同仁。绩效考核方案除了涉及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等主要、常设的考核项目外,还有一些在常人看来难入法院绩效考核“法眼”的小项目。例如,该院每月对包括院长在内各办公室的空调用电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将超量用电情况与部门、个人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节电的部门予以表扬,并规定超量用电前三名由相关责任人自行负担超量的电费。此类小项目的考核还有不按时发放执行款物,未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移送案卷、核报开支,不按规定停放车辆等。无缝化考核的最后一环节是一律实名通报,实现考核过程“透明化”。对于年度绩效考评工作,除了年底“算总账”,该院更注重平时的考核、通报与督促。
    实行严格通报制度,实现科学管院。通报制度包含案件审判质量评估、裁判文书评查、调研信息宣传、案件资料归档、目标管理扣罚等15项常态化工作。通报围绕干什么、谁来干、干的是好还是坏、干的不好怎么办进行。从院长到庭长再到一般工作人员,一律实名通报。每项通报均明确了作出的时间、责任部门和人员。通报主要采用书面形式,按规定多数为每月或每季作出,违纪内容的为不定期随时作出,且发送全院各部门。对应当通报而没有通报或未按规定要求通报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及分管院领导的责任。该院五年来共下达各项通报60余次,因通报而受到扣罚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达100余人次,扣罚金额共计7000余元。正是有了这么一套铁的制度才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法官队伍。   
 
   物质文化——“物质基础”保障
   配齐文化硬件。该院建立了阅览室,拥有丰富的藏书,成为干警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荣誉室与阅览室合并使用,展示法院的光荣过往和骄人成就;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职工食堂等;有自己的法院刊物——《井冈法苑》和杂志画册——《金色天平 情系井冈》。在立案大厅、审判庭、走廊过道和派出法庭随处可见精心挑选、精美制作的法律格言、励志名言,所有审判员的照片、姓名和座右铭上墙。办公大楼凸现公共服务功能,除必要的安全检查外,公众无需预约可以走进任何一个法庭旁听案件,这里“天天都是开放日”。
    配强服务窗口。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该院对立案大厅原有人员和设施进行了重新整合,增设诉讼接待室,配齐大厅和接待室内的便民设施,免费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南》等资料,体现了诉讼窗口“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总体要求。2011年,该院立案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立案信访窗口先进集体”。
    人文文化——“青果援”传递温情司法
    “青果援”行动是井冈山法院的一个特色活动,主要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展,旨在通过“青果援”行动,传递司法温情,塑造独特的法院行为文化。这也是井冈山法院创特色法院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能动司法,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井冈山法院启动“青果援”行动,确定了少年审判庭庭长和团支部书记等帮扶经验丰富的法官作为结对对象联系人,以走访帮教、学习辅导、情感交流为主要内容,帮助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促进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2010年7月15日,部分共青团员到下七乡服刑在教人员李某的家中,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慰问,送去了营养品和书包等学习用品。
志愿行为,树立老区法官新形象。扩展“青果援”行动范围,开展了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活动:2011年4月2日,青年党团员开展“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结成了7组对子,进行长期沟通、辅导、帮助;2011年10月8日,12名青年党团员,走进井冈山市沟边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二期工作,进行心理疏导;2012年3月7号,13名干警走进睦村乡河桥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让远方妈妈放心”特别活动;2012年5月31日,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欢乐游戏一起喜迎“六一”儿童节,参与录制吉安市电视台《爱星同学汇》节目。
    融合井冈山精神的法院文化是井冈山法院工作的“中轴线”,是做好法院各项工作的灵魂源泉,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和号召力。在红色法院文化的引领下,井冈山法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井冈山法院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获得“吉安市优秀法院”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2010年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到该院视察时,用“能动司法有特色、法院管理有特色、队伍建设有特色”高度评价了该院的工作;2010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2011年被省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2011年下半年、2012年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测评位列全省第一。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