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是“堵”是“疏”?

  发布时间:2011-02-25 08:49:40


    近日,广州市提出拟试行公车私用按公里收费,又引起网络等各媒体热议,同时也将公车私用这一话题再次提上案头。

    众多代表、委员、网友对广州市拟试行公车私用按公里收费看法不一,但基本上都认为这一提案不具实质意义,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很多代表提出一旦收费是不是就等于公车私用合法化呢?这个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呢?这个费到底由谁来收呢?收到的费又用于何处呢?又由谁来监督这个公车私用收费过程呢?并且公车私用应在什么标准下启动呢?是不是普通老百姓付费也可以将公车“租用”呢?等等问题,该提案中都未明确,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该提案无太大实际意义。

    可以看出,广州市公车私用按公里收费的提案是一种“疏”,即疏导,是在如今公车私用无法遏制却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无奈之举,但效果如何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结果。当然也有人提议干脆完全禁止公车私用,这就是所谓的“堵”,但这同样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

    事实上,之所以公车私用近年来受到社会上如此的关注,笔者认为并不是公车私用这一纯粹行为造成的,本质还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公车的数量在急剧上升,汽车空置率居高不下,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现有公务车500余万辆,每年财政因此指出几千亿元人民币,并且该数目每年还在不断递增,同时汽车的采购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更有某些单位采购宝马等奢侈型汽车。本来公车顾名思义就是办公用车,是机关单位为了办公需要,提高办案效率而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但现在却完全变了,公车似乎不再是专门作为办公用车了,而是一种地位、权利的象征。这就使得虽然公务车每年都在增加,但似乎真正在办公的人员却实际上很难用到车,这些公车都变成“私家车、权利车”了。

    笔者认为公车私用并不是纯粹的“堵”和“疏”所能解决的,本质上还是要控制机关单位的车辆数,像裁员一样应将各单位的办公用车缩减,减少领导配车,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

    可能有的人会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不是回到以前了,社会在进步,我们怎么在倒退呢?再说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这些办公用车数量不是什么问题。殊不知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底子还很薄,并且我国现有贫困人口仍有2000余万,中西部差距在进一步拉大,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等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因此,正是如此的差距,而导致如今社会对我国的财政支出变得更加关注,老百姓都希望政府将钱用在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政府官员在一味的享受,做面子工程,不然最终受损害依旧是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井宣    

 
 

 

关闭窗口